长城网 网站群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 东光概况 | 领导致辞 | 东光新闻 | 图片新闻 | 城乡建设 | 视频东光 | 招商引资 | 重点项目建设 | 名企风采 | 魅力东光 | 特色产业 | 他山之石 | 地方文化 | 便民信息
最新新闻:
新闻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东光新闻
杨蒲村八成耕地入社经营
东光新闻网   13-05-07 09:10

       日前,在东光县杨蒲村农业合作社成片的麦田里,施工人员正在忙着铺设节水管道、安装喷灌设备。随着挖沟机缓缓前行,一条条笔直的管道沟阡陌成形;已经安装好的一支支喷管交错竖立在麦田间,喷射出远近高低结合的水柱,滋润着麦苗生长。
       “喷灌节水设备安装工程再有三五天就全面竣工了,以后不但浇地更省事,合作社的灌溉成本也能降低一大截,今年的收益肯定会更好。”正在参与工程施工的杨蒲村村委会主任杨德义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1200多亩耕地中已有950亩流转给了合作社经营。“没有了土地束缚,还能年年收承包费,村民有的外出打工挣钱,也有的直接在合作社打工,多数农民都成了‘非农业’。”杨德义幽默地说。
       “一家一户种庄稼,累没少受,收入却非常有限;有的村民外出打工,又舍不下这些地,农忙时还得回来,到头来地种不好,工也打不好。”村党支部书记杨宝荣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和党员、群众代表商议后,决定组建农业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行规模种植来提高土地收益。
       2008年,杨蒲村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承诺每亩地承包费400元,秋后兑付。为了让村民放心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6名发起人把全村划分为6个片区,分别到群众家中做工作,争取理解与支持。经过努力,合作社当年与38户入社村民签订了承包合同,共承包土地100多亩。
       “合作社购买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喷药设备、施肥设备等农机具,对承包地统一耕播运作、统一技术管理,当年产值就达20多万元,如数兑现了农民的承包费。”合作社理事长杨希亭说,2009年,村民们看到了入社的好处,参社会员开始增多,有300多亩耕地交给合作社管理,承包费也提高到了每亩600元。去年,合作社承包村民的耕地增加到700多亩,承包费也涨到每亩800元。
       “去年的沥涝灾害对我们合作社也有不小影响。700亩地中,300亩棉花减产过半,其余400亩种的是小麦和玉米,小麦减产三成,玉米减产近半。但是秋后,合作社还是按承诺向群众兑付了承包费。”杨希亭说,群众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是对合作社的信任,合作社也要讲信誉,宁可自己不挣钱,也不能少群众一分钱。有了好的信誉,今年,更多村民愿意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达950亩,占全村耕地的八成。
       “现在我们村的很多村民都在外地打工,比过去种那几亩地强多了。”44岁的杨希彪告诉记者,他常年在承德干电工活儿,两个孩子都上学,四口人的地一直靠妻子杨荣霞一个人在家侍弄,吃苦受累不说,地里也收不了几个钱。村里成立合作社后,他高兴地把自家的地全都交给了合作社,妻子也在县城一家汽车配件厂找到了工作,月工资有2000多元。“我们两口子的工资加上承包费,一年收入有好几万元呢,能踏实地打工,日子比以前富裕多了。”杨希彪说。
       合作社还为一些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63岁的杨世洪老人,老伴儿去世多年,这些年,他一直种着二亩半耕地,因为无力购置先进的农机具,他的庄稼总是长不好,收入没保障。村里成立合作社后,他把地包给了合作社,自己则在合作社里开拖拉机,农闲时看管一下合作社的设备、鱼塘。“现在俺算是‘长期工’了,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呢。合作社还有伙房,干完活就能吃到现成的饭,俺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
       据介绍,合作社常年雇有五六个村民负责农田管理,农忙时,要增加到20多人。平地、剥玉米、晒粮食等,打短工的村民,一年也能挣5000元左右。
       “这几年,我们合作社的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在县里、乡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修通了4000米的田间道路,种植了6000株路边树,打了机井、上了喷灌设备,还挖了9000米的田间地头沟。有了这些基础设施,我们的地‘旱能浇、涝能排’。”杨希亭说,有了大家的支持,他们计划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壮大合作社规模的同时,改变目前单一的粮棉种植结构,发展糯玉米、葡萄等经济作物,还要引进反季蔬菜、水产养殖等新项目,让耕地效益更大化。
 

 
稿源: 沧州日报 编辑: 高正义  
  相关新闻
关闭窗口
东光概况
特色产业 MORE
 
  四大产业
  棉花产业
  包装机械
地方文化 MORE
  马致远纪念馆
  泰山行宫
  二郎岗永清观
  霍元甲
  荀慧生
  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