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新民居一期建成后,开始向村民售房。本着谁交钱谁挑房的原则,很快,买房的村民都有了着落。村民张某因为交钱晚,最后只剩下了顶层5楼。他说什么也不愿要,为此找到村支部。张树普听后,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一楼换给了他。就这样,70岁高龄的张树普搬到了顶楼。开始家人有些不满,张树普说:“没什么,就当锻炼身体呗,咱建这个新民居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让群众住着舒心吗?”
有了老支书这个“标杆”,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村民张云升和霍献盛同时看中了一楼一套109平方米的房子,二人都说自己交钱早理应先选,为此争执起来。前来调解的张树普发现,这套房子的二楼正好是村主任霍献忠家。他马上给霍献忠打电话,在说明事情的原委后,霍献忠当即决定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张云升。事情解决了,两家人又和好如初。现在,一提起这件事,张云升直夸:“党员就是党员,啥事都把咱老百姓放在第一位。”
“党员就要在群众需要时站出来!”
“活动实施以来,全县已累计4000余名党员自发参与进来,为群众解决难题2300余件。”这是记者在东光县委组织部了解到的一组数据。“通过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党员为民服务、帮贫济困的热情,而真正受益的是老百姓。”组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是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中的一项。由县级和科级单位主要党员干部,对全县的困难群众和中小型企业进行对口帮扶。这期间,涌现出大批为民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坐落在东光镇金庄村的减震器厂是镇党委书记邹大勇的帮扶对象之一,通过邹大勇积极联系,减震厂由原来生产减震器零件的小作坊,扩大到现在整机出售,效益是蒸蒸日上。
“现在,党员们都争着为老百姓办事,我们这个队伍是越来越壮大。”组织科负责人称。东光县民政局副局长王汝宇在没有给他安排帮扶对象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联系运河社区负责人,寻找帮扶对象。最终,与社区居民刘桂景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了解到老两口没有生活来源,王汝宇主动协调,给老人办理了城镇低保。现在,老人每月都能领到240多元的生活补助。“啥叫党员,就是在群众需要咱的时候站出来。”王汝宇说。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5200余户困难家庭和近千家中小企业从活动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