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网站群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 东光概况 | 领导致辞 | 东光新闻 | 图片新闻 | 城乡建设 | 视频东光 | 招商引资 | 重点项目建设 | 名企风采 | 魅力东光 | 特色产业 | 他山之石 | 地方文化 | 便民信息
最新新闻:
新闻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东光新闻
崔书琴 乡间传承吹歌文化
东光新闻网   12-02-13 09:41

       当记者走进东光县大单镇洼里崔村的时候,远远就听见阵阵唢呐声。闻声来到村里一个院子,这里围满了男女老少,原来是崔书琴的吹歌队伍正在排练新节目,为县里的惠民文艺汇演做准备。

       这是记者第一次近距离地听吹歌,十几个人,每人一件乐器,唢呐、大管、笙、板胡、板鼓、大锣、钹镲、手锣、梆子,一起合奏,曲调粗犷敞亮,韵味独特,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野”,它代表了北方农村的审美情趣。

      “俺就爱听这味儿,听着心里敞亮、舒坦,每次演奏俺都赶过来听。”洼里崔村民崔名臣一边用手打着拍子,一边说道。

       一曲演奏下来,崔书琴和记者谈论起他喜爱的吹歌。

       崔书琴今年38岁,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标准的北方农家汉子,他淳朴、踏实,对吹歌艺术极其热爱。说起吹歌,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俺们东光吹歌和别处不同,有自身的特色,属咔戏最有名,学人物唱腔、学虫鸣鸟叫,学啥像啥。在俺们这儿,没有咔戏,吹歌就不算完整。”

       据了解,咔戏是演奏者在舌下含一个很小的金属片,通过震动金属片,模仿各种声音,是东光吹歌的一大特色。崔书琴颇为自豪地说:“别的地方很少有咔戏,即使有,比起咱来也有差距,咔戏的好坏在于嗓音和技巧,模仿什么要像什么,模仿人物像人物,模仿动物像动物,学啥也得入木三分。”说着就给记者吹了一段《百鸟朝凤》,各种鸟鸣非常逼真,还真让人有身处山林与百鸟相戏的感觉。

       他还告诉记者,学好唢呐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肺活量,还要不断练习、摸索,掌握吹气、换气、吞气的技巧。要吹出有艺术感染力的曲调,不仅要熟练曲牌,还要学会以情运气。为了练好吹歌,崔书琴可没少下工夫,八岁起开始练吹歌,一练就是30年,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拿起唢呐,俺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吹多久都不觉累。”崔书琴说。

       正是凭着对吹歌的一腔热情,他认真钻研吹奏技巧,吹奏水平显著提高。在河北省首届吹歌大赛上,他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并于2005年被吸收为河北省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

       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崔书琴在原有曲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东光吹歌的表演曲目。《南北和》、《武家坡》、《大登殿》,都是他新推出来的曲牌,为吸引年轻观众,他还吹奏出一批流行歌曲的曲牌,得到年轻人的喜爱。

       “现在农村的休闲娱乐方式比以前多了,家家都有了电视,有的家里还添置了电脑,吹歌的市场越来越小,俺得不断出新东西,让更多的人愿意听、乐意听、愿意学,不能让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在俺手里失传了。”崔书琴说。

       现在,崔书琴的吹歌队伍已有30多人,人员不仅仅局限于洼里崔一村,还吸引了许多周边村喜爱吹歌的村民加入,他们奔走于乡间,传承着吹歌文化。

       崔书琴告诉记者,为更好地保护东光吹歌艺术,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东光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吹歌的传承工作,专门录制了CD和演奏视频,努力扩大吹歌的影响力。同时县里积极把东光吹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上日程,2009年东光吹歌正式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本人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县里正积极为东光吹歌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结束时,崔书琴和他的演奏队又为我们吹奏了一曲《欢天喜地拜大年》,听着这动听的曲调,记者相信东光吹歌这股来自田野的风,会越吹越有劲。

 
稿源: 沧州日报 编辑: 高正义  
  相关新闻
关闭窗口
东光概况
特色产业 MORE
  四大产业
  棉花产业
  包装机械
地方文化 MORE
  马致远纪念馆
  泰山行宫
  二郎岗永清观
  霍元甲
  荀慧生
  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