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这一行可不是单有力气就行,还得有经验、有技巧。200多斤一袋的盐,六七百斤一包的烟叶,我们扛上就走,如果没有技巧,再大力气的人也得被压趴下。”说着,老人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搬运技巧,“四个人一人抓着货物一个角,在十几米远扔向搬运的人,搬运的人迎上来接住货物,扛到船上或岸边。这叫打飞肩,既能加快搬运速度,也节省力气,但需要搬运的人有经验和技巧,否则,货物扔过来接不住或被货物砸倒就完了。”
王国荣说,那时,年轻气盛的他们经常在搬运的过程中比力气,40斤一袋的面粉,一个弟兄扛了12袋,在跳板上边走还边晃肩,显示自己的力气;200斤一袋的绿豆,一个弟兄用牙就叼起来了。老人说,在码头干搬运那段日子虽然辛苦,却也为一家人挣到了饭钱。更重要的是,他和几个搭伙的弟兄培养了很深的感情。
长期装卸货物的过程中,码头村人积累了丰富的搬运经验和技巧,后来没有水运码头了,一些村民就到车站、企业里负责装车、卸车。上世纪70年代,还有不少村民从运河往县城推水卖,一个小车里一边放四大桶水,推到县城,一桶能卖两三毛钱。庄建民说,现在一些需要有经验搬运工人的企业和地方还会到村里请人,所以,村里仍有人从事搬运行业,他们凭借老人们传下来的经验和技巧,成为搬运行业的“专家级技术工人”。
|